必威西汉姆体育

你了解自己吗

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、图片,版权均属亳州晚报社所有。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;已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“来源:亳州晚报或亳州新闻网”,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
兵法云:“知己知彼,百战不殆。”

人们的一个通识是,了解别人困难,了解自己容易。这似乎成立,别人,尤其是敌人,会隐藏真实情况,故意让你捉摸不透,或者展示给你一些假象,让你误以为他是怎样怎样的,误导你。对于自己,恰恰相反,容易犯自以为是的错误——我还不了解自己吗?自己的衣食住行、举手投足,今天额角多了道皱纹,那日鬓边添了根白发,自己清清楚楚。

事实上,你真的了解自己吗?你了解自己,为什么还常常失败在自己的优势上?为什么还会一而再、再而三地犯同样的低级错误?所以,一个人最可怕的地方,是认不清自己。认识自我的困难就在于“我”之复杂,每个人身上都有四个“我”:一是公开的我,自己知道,别人也知道的部分。二是隐私的我,自己知道,别人不知道的部分。三是背后的我,自己不知道,别人知道的部分。四是潜在的我,自己不知道,别人也不知道的部分。前两种可以说是浅层的,易于认识的,绝大部分人的盲点则在于后两种。对于自己,每个人都了解很多,但绝不是全部。相似的是,大多数人比较了解自己的优点,不太了解自身的不足;比较了解愿意示人的光明面,不太了解隐藏起来的黑暗面。但这些所谓的了解也不能与事实完全画等号。因为我们所了解的自己的优点和光明的方面往往是被放大了的,那些不足或阴暗的方面又常常是被缩小了的。如此看来,了解别人不容易,认识自己更难。

《红楼梦》里的晴雯,“心比天高,身为下贱”,最后死于非命,吃亏就是定位不准。自己明明是个丫头,无非长得漂亮些,人聪明些,老太太喜欢,于是就有了“准宝二奶奶”的幻想,有意无意地以“准主子”身份出现,打骂小丫头,挤兑袭人,讥讽婆子,甚至对宝玉也出言不逊。因犯众怒,王夫人赶走她时,除了宝玉去看了她一回,几乎没人同情她,落井下石者倒不少。

有很多思想深刻、目光犀利的人常常能理智而冷静地面对一个庞大复杂的社会,但却不能正视自己。不知自己所短能使自己功亏一篑。常言中有“一念之差”之说,这“差”或许会左右人的一生。

要正视自己的不足,也不能磨灭自身的能力和实力,不轻易被外力所挟持或左右。古时有个秀才进京赶考,住在一个小店里。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:一个是自己在墙上种白菜;第二个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。算命的说:“不好,你还是回家吧。你想想,高墙上种白菜,不是白费劲吗?戴斗笠又打伞,不是多此一举吗?”秀才心灰意冷,回到店里收拾包袱准备回家。店老板乐了:“哟,我也会解梦,不妨帮你解解。墙上种白菜,这不是高种(中)吗?戴斗笠又打伞,这不说明有备无患吗?所以我觉得这次你一定能成功。”秀才豁然开朗,于是信心十足地去参加考试,结果居然中了个探花。其实,本来秀才就具备考中的实力,却因算命先生的说辞而迷失了自我,幸有店老板一番开解,重新坚定了信心。虽然结果是好的,但对自己了解不足,不能正视自己的问题暴露无遗。

苏轼在一首词中写到“用舍由时,行藏在我”。他一生坎坷,但在对待人生的顺逆上,他却是中国文人当中一个典型。这句词体现了他的人生态度,入则奉儒,忧国忧民,出则洒脱,形成了最了解自己、正视自身的“不为外物之得失荣辱所累的超旷精神”,值得我们学习和记取。

(责任编辑:支苗苗)

文章不错,点个赞再走呗!

转载是一种动力 分享是一种美德