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日好读书,最好是读春。那些纸上的字词,浸润了眼里的光和手心的热,开始种子般膨胀、萌发,每一个都会抽枝吐翠、散叶开花,从书页里长出一个五彩缤纷的春天。
冬去春来,万物复苏,皆从一个“融”字开始。铁凝在《洗桃花水的时节》中写道:“……融融的阳光只把叠叠重重的灰黄色山峦,把镶嵌在山峦的屋宇、树木,把摆列在山脚下的丘陵、沟壑一股脑地融合起来,甚至连行人、牲畜也融合了进去。”四个“融”,写尽温柔。融化,融合,然后消融,春天也浑然一体。你中有我,我中有你,再分不出你我。
这种感觉,铁凝用了一个词:迷离。春天明明在,却又不在。怎么寻找呢?闭上眼,静下心,慢慢地,你就感受到“春天的气息”。吐气如兰?没错!“三两树桃花,四五株杏花,像点燃的火炬”,“召唤着你、引逗着你”。春天一改羞赧,变得活泼、妖艳、激情。还等什么呢?“这时我觉得,春天正从我脚下升起。”花也罢,叶也罢,都成为春天的一部分。
朱自清的《春》,飞目流盼,顾盼生情。一个“盼”,就把初心的小忐忑跃然纸上。
你看,“盼望着,盼望着,东风来了,春天的脚步近了”。这哪是春,分明是“月上柳梢头,人约黄昏后”,媒娘是东风,女主角叫春天。朱自清以柳梢的笔触、飞絮的情思,写出一场“人面桃花相映红”的约会。恰柳眼梅腮时节,话还没说,春心已动。
春是一幅留白的画,朱自清也写得如诗如画。风是“吹面不寒杨柳风”,温柔得“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”。风里酝酿着泥土气息、青草味、花香和鸟语……不醉人,但让人陶醉。花是“你不让我,我不让你,都开满了花赶趟儿”。花开就像一场爱情,在春光里“与子偕老”,春光外硕果累累。雪是雨的面纱,在春天,心仪的人前,她也会摘下,素面相对。
面朝大海,春暖花开。这是海子的愿望,一个充满诗和远方的虚像。巴金说:每个人都有春天。的确!无论是你,或者是我,每个人在春天里都可以有欢笑,有爱情,有陶醉。
春光美,美如画。齐白石笔下,却是画美如春,水墨不着一字,尽得风流。
看齐老的《闹春图》,一眼就想起那句诗:红杏枝头春意闹。画面很简约,也就一个枝桠,沿着枝桠走,一只虫屏气噤声地蛰伏着?再往前去,霍地热闹起来。那些花儿,你争我抢,一簇簇,一团团,开得眼花缭乱,分不清是谁的花瓣、谁的花蕊、谁的花香。
或许,你会迷惑,虫为何那么安静,是花开得太“闹”,吓煞了虫?还是虫怕惊扰了花呢?齐老没有说破。他那一枝春图里,闹中有静,静中有禅,有春天,也有人生。
“纸上得来终觉浅,绝知此事要躬行。”这纸上的春天,并不浅,即使站直身体、踮起脚尖,依然迷人眼。或许吧,在我恭读时,那些萌动的字词,已从纸叶中长到这春天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