村里张灯结彩,一派喜庆气氛,游客三五成群,脸上洋溢着笑容……在新春假期期间,涡阳县曹市镇辉山村又迎来了一年中的旅游旺季。近年来,辉山村深挖红色资源优势,大力发展红色旅游业,村民越来越富,村庄越变越美,产业越来越兴旺,走出了一条“红绿相融”的乡村振兴路。
辉山村位于涡阳、蒙城和淮北市濉溪县三县交界处,村边有制作石灰原料的石头山,挖山采石曾是村民的主要营生,飞扬的山石灰让整个村子灰蒙蒙一片,辉山村一度被称为“灰山村”。山石开采最终走到尽头,粗放发展的老路走不通了,而传统农业生产又增收乏力,遭遇发展瓶颈的辉山村成了省级贫困村。
为改变传统的发展方式,充分发挥当地资源,辉山村以党建为引领,在红色资源上做文章。“辉山村是当年新四军第4师将士战斗过的地方,村内有辉山革命烈士陵园等红色场馆。” 辉山村党委书记牛雪峰介绍,2017年以来,辉山村充分依托红色资源优势,结合美丽乡村建设,投入7000多万元改善基础设施,整修了战地医院、新四军四师指挥部、忠烈祠等红色旅游景点,此后还陆续打造了荷花塘、经果林、采摘园等田园景观带,“环境变好了,现在辉山村不‘灰’了。”
红色资源得到了充分发挥,辉山村也从过去有名的贫困村已经变成了如今的红色旅游知名村。据辉山景区负责人介绍,作为爱国教育基地,位于辉山村的辉山烈士陵园每年要接待上百批单位组织的参观活动,在今年春节期间国家疫情防控政策调整,游客大量增长,大部分都是一家人带着小孩来参观游览。
“辉山是革命老区,今年疫情政策调整后特意趁着春节假期带孩子来周边旅游,既感受了红色教育,还感受了自然资源,真的很不错。”来自河南鹿邑的游客王杉说道,到辉山旅游不仅听到了感人的革命故事,还感受了当地的农家乐和大棚草莓采摘,乐趣盎然。
涡阳县涛轩家庭农场负责人张从超介绍,去年自己种植了3个大棚收入10万元,今年特意扩大了规模,春节期间前来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,每天能达到五六百人,日收入近万元。“正赶上好时候啊”。
在村民侯传军的梨园里也是热闹非凡。在村两委的帮助下,侯传军将梨子深加工成梨膏、梨酒等产品,成为新春佳节走亲访友的热门产品,“村庄越来越美,我们村民收入越来越高,幸福感肯定是越来越强。”
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,要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,用好红色资源,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,深化爱国主义、集体主义、社会主义教育。牛雪峰介绍,如今村里正在加快旅游综合服务中心和研学基地的建设,五年内,将加大土地流转力度,积极发展红色旅游业和现代观光农业,力争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300万元以上,打造具有历史记忆和地域特色的休闲旅游服务型村庄。
记者:李锦文
编发:亳州头条